很多人在解读秦朝历史的时候,对于秦朝后期的历史意难平:即李斯那么聪明决定的人,居然一念之差和赵高合伙篡改秦始皇的诏书,让胡亥做了皇帝,结果导致秦朝崩盘,可谓害人害己。当然,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误会。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因为如果结合考古证据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,会发现,后世几乎被骗了两千多年。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1、秦末历史的硬伤

其实拜秦始皇所赐,后世的司马迁在编撰《史记》的时候,在战国历史部分,可谓谬误百出,反倒是春秋时代的记录正确率高很多。这一点无疑让人感到反常。但其实这倒并非太史公故意误导后世,而是因为秦始皇横扫天下以后,把六国的史料档案都给销毁了。作为西汉的史官,司马迁能做的就是根据现存的档案资料,来复原历史。而六国史料的缺失,也导致了战国阶段的历史记录谬误不断。比如部分历史学者怀疑,魏国的魏哀王其实是子虚乌有的君主。

当然,因为清华简的出土,当代历史学者又根据清华简的一些内容,发现了《史记》战国部分的很多记录,和清华简存在冲突。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后世对战国历史的很多细节感觉迷雾重重,秦始皇可谓功不可没。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展开全文

当然,秦始皇也没想到,秦朝崩盘以后,很多关于秦朝的历史,也存在太多的迷雾。

比如按照《史记》记载,赵高通过指鹿为马的手段,在秦高层完成了大清洗,架空了秦二世,还弄死了李斯,大权独揽,甚至还想自己当秦王。但是,当赵高提出做王的时候,满朝公卿居然默不作声表示抗议。这个细节无疑很矛盾——按理说,秦廷都被阿谀奉承之徒挤占,又怎么会无声抗议赵高想称王呢?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好在《赵正书》的出土,才让这段历史有了相对合理的解释。

2、经不起推敲的细节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秦始皇晚年没有册立储君,因为秦始皇对于修仙很执着,所以认为自己可以长生不死,永远做皇帝。但是,按照秦始皇的个人好恶来看,胡亥无疑是头号适合继承皇位的人。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秦始皇其实有很多子女,史书上有记载的就有公子扶苏、公子高和公子胡亥等人。但是,秦始皇在出巡天下的时候,只是带了公子胡亥。从这不难看出胡亥的待遇比较特殊——否则不足以解释为什么秦始皇没带别的公子出游。

秦始皇驾崩后,按照《史记》记载,秦始皇本来的诏书是让扶苏做皇帝,但是赵高和李斯偷摸研究认为,如果扶苏做了皇帝,朝廷的权力必然重新分配,而赵高和李斯都不是扶苏这个山头的,断乎会边缘化。于是这两位修改了诏书,拥立胡亥登基。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当然《史记》这么记载其实也是事出有因。因为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是响应陈胜起义而参与的农民起义,因此西汉立国以后,朝廷命人祭祀陈胜。而陈胜造反初期的名义是扶苏才是正牌的继承人,胡亥是篡位者。所以司马迁倒也不能公然否定这一点。

但是实际上这个细节经不起推敲。

毕竟,少年时候就参与权力斗争的秦始皇,不可能意识不到诏书被篡改的危机。尤其是不会不知道,让两个和胡亥有利益关联的人传达册立扶苏为皇帝的圣旨,这其中的变数有多大。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而且,当赵高李斯宣布胡亥为继承人的时候,秦廷的满朝公卿普遍没有觉得出乎意外:似乎胡亥做皇帝,符合满朝公卿的预期。假设秦始皇一开始中意扶苏做继承人,不可能满朝公卿没人提出质疑——而且胡亥在位三个月的时候,陈胜在民间就表示:该当皇帝的是扶苏,胡亥是篡位者——一个在民间的陈胜,都知道这个消息,秦廷的满朝公卿是傻子?消息还没有民间人士灵通?显然不可能。

历史的误会:李斯聪明绝顶,却选择了暴虐的胡亥,害了自己

3、真相

实际上,《赵正书》给出了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真相:那就是秦始皇本来就想传位给胡亥,让李斯和赵高辅政。只不过,胡亥的驾驭能力太差,导致了这个平衡被打破,最终胡亥被赵高架空,李斯被诛杀。

换句话说,认为李斯参与修改诏书,其实是历史的误会。